400-507-5838

散文开云体育官网消逝的体育广场2025-02-16 14:28:09

  开云体育官网在临高,体育广场是临高人心中的体育胜地,是非常神圣的存在。曾几何时,体育广场上人群摩肩接踵,体育广场上人声鼎沸,体育广场上激情狂欢……它曾给临高人带来几多欢乐,它曾给临高人带来激情狂欢,不能忘啊,临高人心中的体育广场!

  体育广场建于何时,我一个农村儿子不得而知。只知道,我上小学第一次到县城时,就已经有体育广场了。体育广场的东面隔着临海路是临高中学、临高师范学校和附属小学,入口处耸立着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解放海南渡海战役中英勇献身的解放大军副师长黄祥先烈士,以及众多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们一踏入体育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肃然起敬,怀念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纪念碑后面的广场上分布着单杠双杠跳高跳远和土质四百米跑道等等的体育设施,广场显得简陋朴实,体现了当时年代众多设施的模样,尽管如此,在我们乡下人眼里,已经是“高大上”的存在了。

  还记得,第一次从乡下来到体育广场的事。“文革”前的年代,到处掀起学习“老三篇”热潮。那是三四月份的一天,县里举行全县背诵“老三篇”大会,我所在的波莲公社中心小学高年级6个班的学生代表公社参加比赛。听说是到县城里参加比赛,同学们都高兴极了,天刚蒙蒙亮,我们几百名学生就排着队从十公里外的学校,步行来到体育广场。

  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热闹非凡。比赛队伍的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激情满怀,都等着上台露一手。太阳从东边露出红红的笑脸,瑰丽的霞光照在我们的身上,一个个更显得神采飞扬。我们清一色的白衣蓝裤,戴着红领巾,甚是壮观。大家沐浴着凉爽的晨风,一个个兴高采烈,吱吱喳喳说个不停,就像一群归巢的快乐小鸟。

  过了好久,轮到我们队上场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主席台前,面向观众,在前面指挥的指挥下,齐声地、有节奏地背诵“老三篇”。首先从《为人民服务》背起:“我们的/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位……”声音整齐划一,铿锵有力,非常动听,大家都自我感觉良好。

  向前一看,观众(前面是各公社各单位代表队,后面是其它观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神情是那么集中,那么严肃。望着观众的严肃样子,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大家竭尽全力,背诵的声音更大,更宏亮。虽然是稚嫩的小学生的声音,但是,在前面指挥的一拍子一拍子的有力指挥下,大家精神饱满,两三百人发出的声音是如此的整齐,背诵的声音响彻体育广场上空,撼人心魄。《为人民服务》背完了,接着背《纪念白求恩》,又背完了,就背《愚公移山》。背着,背着,口干了,舌燥了,我们都坚持着,拼尽全力,继续有节奏地背诵着。

  其实,来县城的体育广场参加背诵比赛以前,我们已在学校里排练了很多次,每次背诵到最后,都是那么口干舌燥。但是,排练的时间段是在早上或者是下午下完课后,天气较凉,没那么累。在体育广场比赛上场时,已是九点多十点了,天气很热,又渴又累,学生年纪小耐不住,背诵到最后时,许多同学都累坏了。背诵结束时,我又热又累又渴,只觉得周边的树木房在转动,要晕倒了,迷迷糊糊地跟着队伍走出来,喝了水,树木和房屋才停止了转动。后来,听老师说有好几个同学也意识模糊了。尽管如此,第一次和同学们来到县城,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背诵“老三篇”,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时代风雨云卷云舒,广场默默静看春秋。随着社会发展,在体育广场上,上演了一幕幕时代的活剧。一会儿,在那里举行全县农业学大寨动员会,四里八乡的乡下人聚集广场,听县领导那慷慨激昂的动员报告,体会着县领导勾划的美好蓝图,畅想着美好的未来:向大寨学习,下大力气下苦功夫,与天斗与地斗,改造大自然,生产队年年丰收,岁岁有余,为国家多做贡献,让自己吃饱肚子。心里头的美好画图让大家精神焕发,仿佛好日子就在眼前,黄澄澄的稻谷在生产队的晒谷场上一堆堆,香喷喷的干饭就在家里等着自己回去吃。

  散会了,人们议论纷纷,心情高涨,一个个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四面八方。一年半载过去,广场上又聚满了人群开大会,说是检验全县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台上,发言的一个个代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自个儿生产队学大寨与天斗与地斗的艰难经历和水稻丰收甘蔗成片的丰硕成果,台下,人们时而鼓掌,时而一遍又一遍地高呼“向大寨学习”“农业大翻身”“为国家多做贡献”“农民过上好日子”等等口号,一时间,口号声声,震天动地,人们激情四射,场面好不感人。

  “文革”风暴骤然袭来,风暴在体育广场上刮个不停:一会儿造反派开誓师大会,人们呼天唤地,话语间,净是一些“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和“斗斗斗,批批批”的呐喊声,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明就里地跟着起哄;一会儿,两群年轻人在广场上大辩论,面红耳赤,难分高低。体育广场前面的大道上,三五成群的乡下人肩挑手提汗流浃背地路过,我跟在父亲后面路过广场要去走亲戚,我们偶尔望一下狂呼乱叫的年轻人,双脚却不停歇地从广场旁边匆匆走过,向前赶路去了。

  “暴风雨”渐渐消失。过了好久后的一天,一个好消息传遍城乡:海南歌舞团要在体育广场演出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这可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村里的有线广播里,天天播放着革命样板戏的音乐、唱段,“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声已让人人熟悉,家喻户晓,可就是只闻其声,未见其舞(那时候,样板戏电影还没拍出来),人们天天盼着,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一睹为快。这次好了,歌舞团下来演出了,虽然不是北京上海的芭蕾舞团而是海南的歌舞团,也会是一样精彩!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们几个同村伙伴,匆匆忙忙吃过饭,太阳还没下山,就从田野上抄小路,火急火燎的往大老远外的县城赶。走到体育广场,已是华灯初上。广场上,人山人海,人满为患,男女老少,各色人等,一个个都忙前忙后寻找看戏位置。我们几个伙伴东找找,西看看,想找个能看戏的位置,哪里行呢,把个广场都跑遍了,哪里都是一堵一堵的人墙,找来找去,有时能站在别人后面,伸长脖子,勉强能看到远远那边的舞台上的那么一丁点儿,一会儿,又被前面的人堵上了,又重新找。

  演出开始了,熟悉的《白毛女》乐曲响起,前后只不过是几秒钟时问,原来的闹哄哄场面,一下子变得静悄悄,人们伸长着脖子,全神贯注往舞台看去。不一会儿,“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声响起,人们群情激动,纷纷和着歌声唱起来。一个晚上,我们几个伙伴就这里钻钻,那里挤挤,有时顶多是看个一鳞半爪,一个晚上就隐隐约约地看了那么几眼“白毛女”踮着脚根跳舞的小片段,更多的是听了一晚上的《白毛女》乐曲。

  八十年代中期,我从乡镇中学调到县城。后来,又住到体育广场旁边的实验小学(即原来的临高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体育广场成了毗邻而居的“邻居”。我和众多的人们一起,享受着体育广场的恩惠。

  作为县里最大的体育设施,此时的体育广场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模样,建起了灯光球场,铺设了塑胶跑道,还添置了许多较先进的体育设备,广场规模不断扩大,周边的环境修建得越来越漂亮,体育广场成了临高一道亮丽风景,愈发让人喜欢了。

  它是人们休闲锻炼的胜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养生逐渐兴起,锻炼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体育广场成为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天刚蒙蒙亮,勤奋的人们就来到广场上锻炼了,有跑步的,有散步的,有打太极拳的,有打羽毛球的,或者是跳高跳远,应有尽有。广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满为患。

  傍晚,太阳还没下山,广场上已经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休闲锻炼的人们,大人的说话声,小孩子们撒欢嬉闹声,一切都那么热热闹闹。一些幽静的角落里,年轻的男女恋人们闹中取静,旁若无人地窃窃私语,沉浸在他们的平静温柔的小天地里。我得地利之便,经常带上孩子到广场上休闲锻炼,孩子们在那边自由自在地玩耍,或者玩玩沙子,或者是拼命地爬上单杠双杠玩,或者交上新的伙伴玩些什么开心的游戏。我则在塑胶跑道上散步,或者碰上朋友同事,大家一边交谈一边散步,舒心惬意,好不快哉。

  更让人享受的是体育广场上时不时举行的各种文艺晚会。新的一年到来,新年晚会上,人们轻歌曼舞,满怀激情辞旧迎新;元宵晚会把人们带进古老的“非遗”文化氛围中,让人们感受“非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七一”晚会上,人们高唱“沒有就没有新中国”的赞歌,热情歌颂党的英明伟大;国庆之夜,体育广场上,银树火花不夜天,歌声悠扬舞蹁跹,祝福伟大祖国,讴歌美好生活……美丽的体育广场给人们奉献上一道道精神食粮,让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多欢乐。

  体育广场曾经一次又一次点燃人们的激情,人们一次又一次的狂欢,体育广场上的灯光球场里发生的一幕幕球迷狂欢的球赛,是临高人心中难于消失的记忆。一年里头,县内外、省内外的篮球队排球队总会时不时在灯光球场里切磋球艺,给临高球迷送来精湛的球艺,让球迷一睹高手芳容,感受高手凌厉进攻、严密防守、闪电传球和高超投篮等等的精彩瞬间,享受篮球排球的饕餮盛宴,欢呼声、喝采声一次又一次响彻灯光球场上空。

  二十一世纪初的一个秋天的排球邀请赛,一个个精彩的场景让球迷大呼过瘾,让人们记忆犹新。时值深秋,秋高气爽,两支省外排球劲旅、一支省内劲旅和东道主临高队会战于灯光球场。当晚,灯光球场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

  球场外,数不清没拿到进场票的球迷在球场四周徘徊,久久不愿离去。也许,那些球迷觉得,这么棒的球赛,难得一见,岂能轻易放弃,眼睛看不到,用耳朵听听也过瘾!天刚擦黑,战火燃起,一开始是省外劲旅和省内劲旅较量。“嚁”的一声哨响,把球员们的临战状态吹了起来,把刚才还“嗡嗡”作响的吵杂声吹了下去。人们全神贯注于球场上的一举一动,发球、传球、扣球、拦网,一个个动作潇洒自如,球员间的配合如行云流水,十分黙契。真是高手过招,一招一式,精彩纷呈,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比分互相追逐上升,打得难解难分。看着球员们的精彩球艺,球迷如痴如醉,一会儿,为输球方揪心,一会儿,为精彩的扣球呐喊助威,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大。

  轮到临高队上场了,按实力来说,临高队与强队之间的差距还是明显的,不过,临高队的队员不失东道主的担当,表现出高风亮节、胜不骄败不馁、敢于拼搏的精神,发挥自身优势,注意扬长避短,加上地域优势,家乡的球迷们声声“加油”鼓励,他们输球不输风度,从头到尾,还是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还是蛮精彩的。临高队虽然是四支球队比赛拿了第四名,但是,赢球赢出水平,输球不输风度,获得球迷认可,球迷们为他们发出声声喝彩,我和球迷一样,也疯狂了一回。

  俱往矣。体育广场上的多少休闲欢乐、多少狂欢激情,如今都化作过眼云烟,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体育广场消逝了,只有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在那里耸立,注视着体育广场的沧桑巨变。广场的旧址上耸立起高大超市大楼和一座座吃喝玩乐设施,每天接纳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在那里购物、消遣、吃喝玩乐。面对沧桑巨变,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实,还是古人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散文开云体育官网消逝的体育广场(图1)

  唐凯,海南临高人,先后从事中学老师、新闻记者、文化工作。爱好文学,热爱写作,曾在海南日报及其他刊物上发表新闻作品二百多篇,散文《小镇印象》《儋州石匠》等多篇和《抗洪壮歌》《临高之歌》等数篇诗歌,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乡村“棋王”》《新盈女人》等多篇散文,与人合著出版《文澜群葩》《圣园之光》等书,与人编纂出版《临高文化遗产》《临高百岁寿星》等书。